旧版
四川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 协会动态 >
遂宁市老体协主席 魏福友

      2020年12月29日,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乡村的振兴。乡村的振兴,就是要全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把老体协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高度关注,深入思考。如何围绕、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在贯彻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工作中出一份力。

      一、 深刻领会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的高度做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重大决策。今年,国家又颁布了《乡村振兴法》,从立法层面,确保一以贯之,实施到位。乡村振兴计划全方位涵盖了农村各个方面,是一项内容极其丰富,宏大而长远的系统工程。我们从老体协工作的角度,在学习、领会中,特别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多次讲话中都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我们理解,农村精神文明、乡村文明、农民精神风貌的构成要素涉及到若干内容、若干方面。但核心应该是农民群众的精神素质、精神生活、精神面貌,这些同我们老体协的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现在农村的很多青壮年甚至老人、小孩到了城市,务工经商,定居生活。但农村仍然是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最大组成部分。农业人口仍然是全国14亿人口的最大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最终的成果要体现在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上。乡村振兴绝不仅仅是农村产业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路好了,房子漂亮,环境美了,吃得好了,穿的舒适了。最重要的还要有农民群众内在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农村群众也需要运动锻炼、健身养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变化,生活方式的逐步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正在逐步发生质的变化和提升。在农村全面协调、科学和谐发展、富起来、美起来的同时,使运动、锻炼健身、文化养生作为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式深入到广大农村,让农村欢歌笑语,充满生机活力,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幸福家园。广大农村群众对运动健身、文化体育健身生活有着内在的愿望要求,原生的动力。只是苦于缺乏组织,缺乏引领,缺乏教练。这就为老体协工作提供了最厚实基础。这是我们各级老体协组织、老体协工作者应该追求,能够出力,可以作为的工作目标。值得我们为此不懈努力。

      二、 明确职责责任,把握结合点、切入点。
      我们从2017年6月,在遂宁全市启动“健身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4年的辛勤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为助力乡村振兴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通了较为成熟的路径。

      省委、省政府两办(2009)23号文件,2015年国家12部委文件对老体协组织的性质、职责、任务、工作、指导方针等都很明确,我们各级老体协都应继续努力运用落实。老年体育工作由党政主导,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也应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老年体育工作,认真思考、谋划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老体协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并以此推动老体协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在分析思考中体会到,助力乡村振兴同前4年开展的“健身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在目标、任务、方法、措施等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但在工作任务、所要实现的目标、标准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广泛的工作面。助力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切入点就是充分发挥老体协作为联系农村广大群众的社会组织、群众身边的组织,为广大群众服务,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势,进一步把所有乡镇、村的老体协组织、群众健身组织建立起来,把健身队伍建立起来,把骨干作用发挥起来,把活动阵地利用起来,把各种体育文化健身活动开展起来,以助力实现农村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

      三、 深入调研,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一个宏大、时间跨度15年的系统工程。目前,从市到县、区党委、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贯彻实施方案、配套文件正在陆续制定出台。许多具体的工作要求,推进步骤、计划安排还需进一步明确。为此,我们在注意加强联系,沟通协调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对农村基层调研摸底,进一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以进一步增强对工作思考、安排部署、指导的准确性、实效性。

      总体上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今年还处于抓学习、抓宣传,统一思想、调研分析、谋划准备、选点示范状况,待时机成熟,明年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分批次、分梯次实施。

      今年开展的几项工作:
      巩固提升健身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前4年健身扶贫工作,全市323个省级脱贫村,基本实现了“六个一”和“六有”目标。今年初,我们要求全市各级老体协认真对脱贫村的健身扶贫工作做好“回头看”,以总结积累经验。同时下功夫解决县、区、乡镇、村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补齐短板。做到了脱贫村的群众健身活动持续化、常态化、良性发展,防止闹闹热热一阵子,一阵过后又冷冷清清。以巩固成果、提升质量、示范带动与脱贫攻坚的后续工作力不减、人不撤的要求相呼应,同“助力乡村振兴”紧密衔接,相得益彰。

      第二、讲求实际、合理规划、分出梯次、逐步推进。
      目前,全市农村老体协组织建设,老年健身活动开展总体上有较好的基础。许多乡、镇、村、社区党政重视,老体协、群众健身组织作用发挥好,群众参与体育文化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老体协组织已成为镇、乡党委政府重大节日、重大喜庆事项开展大型群众庆典活动,开展群众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力量,纳入了党政工作的内容一并安排。但也确实存在薄弱地方,薄弱环节,甚至盲区、空白点。为此,我们进一步摸底,分析排查,对接跟进省、市、县(区)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帮扶村、示范村,分类规划,明确办法措施,目标要求,以更好的精准指导。既抓好规划内的重点村,打造精品。又兼顾面上更多的村,点面结合,形成浓厚的气氛。

      第三、继续推进“六个一”、“六有”要求、目标,在“五抓”上下功夫。
      我们要求要把“健身扶贫”的“六个一”工作要求和“六有”工作目标落实覆盖到全市农村每个村、乡镇社区。同时要在“五抓”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抓组织建设,力争统一村级群众健身组织架构,因地制宜,就地就近组建村级群众健身团队。农村现有人口构成难以完全由老年人单独建队,健身队组织不冠老年的名,避免局限。二抓骨干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土生土长的乡村文体健身骨干,争取党委、政府把骨干人才纳入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安排。三抓阵地设施。力争把村民健身场所纳入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四抓活动开展。五抓典型示范,树立标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市开展“四好村”评选命名。即“村两委”重视好,村级群众健身组织建设好,文体健身场基地设施落实好,村民健身活动开展好,由市老体协会同相关部门命名表彰。

      到目前,我们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上仍处于准备起步阶段。为了宣传营造“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结合今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们把大型庆典活动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宣传造势有机结合,于5月24日,会同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体局等在蓬溪县天福镇桥亭村举办“万众一心跟党走 乡村振兴谱新篇”主题展演活动。在庆典活动上,市老体协宣布启动“拓展健身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工作。在节目的编排上,安排了天福镇200多名农民群众表演太极拳、健身球操,还有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内容的节目,以激发农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参与者、建设者的主人翁精神。遂宁的各大媒体都大篇幅的报导,形成了很好的社会影响。6月下旬,市老体协印发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意见。7月下旬召开工作推进会。10月到12月上旬,市、县(区)老体协再次统一安排、统一行动、深入调研,以更好地为全面启动工作作准备。目前,我们正进一步同相关部门协调,形成同心同向的合力,争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在市上的工作大格局中有所体现。

      省老体协这次会议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老体协的要求,结合遂宁实际,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探好路,走好步,求实效,力争老体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能够坚持数年,不松懈不停顿,可持续发展。